研究院

行业深度解析 - 华信人咨询独家报道

首页   >   研究院 >

数字疗法革命:创新技术赋能儿童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时间:2024-07-01 19:11:51        浏览量:0

一、市场概述

数字疗法是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由软件程序驱动的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理、行为、心理等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干预、治疗和康复服务。

数字疗法产品与服务包括以下几类:

数字诊断产品:利用数字技术对患者进行精准的评估和诊断,例如使用智能问卷、脑电图、眼动仪等工具。

数字干预产品:利用数字技术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辅助治疗,例如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游戏化、生物反馈等手段。

数字康复产品:利用数字技术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康复和复发预防,例如使用智能手环、手机应用、在线社区等平台。

数字服务平台:利用数字技术为患者和医疗机构提供便捷的服务和管理,例如使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二、产业链

数字疗法行业的产业链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上游环节:主要包括数字疗法的研发和生产,涉及到数字疗法的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主要参与者有数字疗法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

中游环节:主要包括数字疗法的销售和分销,涉及到数字疗法的渠道、平台、合作等方面,主要参与者有数字疗法代理商、分销商、平台商、合作伙伴等。

下游环节:主要包括数字疗法的使用和应用,涉及到数字疗法的用户、场景、效果等方面,主要参与者有数字疗法的患者、医生、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

 

三、市场规模

根据《2020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 77.4 亿人次,卫生总费用 72,306.4 亿元,同比增长 9.8%。数字疗法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1年12月13日《中国新闻周刊》发布消息:今年5月,第一个有关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流调报告发表在《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该研究由北京安定医院郑毅等学者牵头,从2012年底启动,选取了北京、辽宁、江苏、湖南、四川五个省(市)的约7400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样本。调研结果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流行程度最高的精神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抑郁障碍占3.0%、抽动障碍占2.5%。

近年来,数字疗法利好政策落地、新兴技术迭代发展,正逐步推动和满足了政府、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对于数字疗法的认可和应用普及,市场规模有望不断增加。根据行业专家介绍和相关研究报告可知,2021-2023年我国儿童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数字疗法产品及服务在我国数字疗法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23.8%、17.7%、15.8%。

随着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需求,以及数字技术的创新进步和普及,数字疗法产品及服务将成为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的医疗手段和解决方案。

 

四、竞争格局

中国数字疗法处于早期快速发展阶段,竞争格局分散且集中度较低。短期来看,数字疗法概念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入局者纷至沓来,药企、互联网医疗企业、硬件/技术类企业纷纷基于自身已有产品、软硬件积累等优势,探索数字疗法的发展,进行业务转型或拓展,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长期来看,随着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逐步成熟,头部玩家将会通过合并扩张、上下游合作等战略完善产业链建设,加速构建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竞争优势,市场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获取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

版权所有:华信人咨询  京ICP备2021018781号-1  技术支持:华信人咨询

用户登录